免费精品人在线二线三线区别,亚洲AV片在线观看,真实的国产乱xxxx在线,国产人妻高清国产拍精品

登錄   

陜西美鑫產業投資有限公司

中國煤炭工業刊登楊照乾署名文章:“雙碳”目標下,陜煤何去何從

2021-11-18 08:51| 發布者: 素箋淡墨| 查看: 2602| 評論: 0|原作者: 楊照乾 分享到:
朗讀:
摘要: 中國煤炭工業2021年第11期“雙碳”目標下,陜煤何去何從文/楊照乾2021年被譽為碳中和元年,雙碳已然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更是廣大傳統能源和工業企業不能回避的問題。對陜煤集團這樣一個大型能源綜合企業來講, ...


中國煤炭工業 2021年第11


雙碳目標下,陜煤何去何從


/楊照乾


2021年被譽為碳中和元年,雙碳已然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更是廣大傳統能源和工業企業不能回避的問題。對陜煤集團這樣一個大型能源綜合企業來講,在可預見的時間里,碳排放將是企業面臨的最大挑戰。

面對雙碳目標,企業必須盡快作出相對實際的思考和具體的安排,否則在這一事關全局和長遠發展的大事上就可能被動。在十四五良好開局之時,在陜煤經營發展表現強勁之際,需要搞清楚雙碳來臨對陜煤意味著什么?面對雙碳目標,陜煤何去何從,當下該作出怎樣的響應?圍繞這條主線,重點需要思考五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雙碳目標是遠還是近

說清這個問題,關系到我們用什么樣的精神狀態和工作節奏面對雙碳目標。說雙碳目標遠,因為面對2030年和2060年目標節點,實現碳達峰還有近10年時間,實現碳中和還有近40年時間,但現實更多的是讓我們感覺到了它的。這是因為:

第一,目標任務很重。到203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25%左右。相比發達國家,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實現雙碳目標時間更短、任務更重、碳排放下降的斜率更大。而2030年的達峰,是在經濟高質量發展過程中的達峰,是產業結構優化和技術進步導致碳強度逐步降低后的達峰,是瞄準碳中和的達峰。

第二,轉型難度很高。中國仍處于全球產業價值鏈的中低端,產品能耗高、附加值低。國內單位GDP能耗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3倍、發達國家的2倍;能源結構方面,2020年煤炭占一次能源的比重達56.8%,火電占發電總量比重達72%。傳統產業減排的同時,還要考慮保持經濟的正常增長,要在GDP增長中轉型,GDP要在產業轉型中增長,難度確實比較高。

第三,統籌協調十分復雜。實現雙碳目標,可以說意味著顛覆性的能源革命、科技革命以及經濟轉型。雙碳目標作為一項重要的戰略決策,既關系氣候環境、能源供應以及技術變革問題,也意味著產業變革、社會生活方式的變化甚至社會思潮的改變等社會系統性的改變。

第四,基層政策力量傳導比想象的更快。與中長周期相對,今年以來,中央就堅持和完善能耗雙控制度、倒逼能源結構和產業結構調整,特別是前段時間出臺的能耗雙控兩高項目控制等政策規定,嚴格扎緊了在建項目審批、擬建項目準入、存量項目減排的要求。面對強約束的新常態已經來臨,相關政府部門在貫徹雙碳目標上的嚴控政策,其形成速度和實際執行力度,遠比預期來得更快更早。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雙碳目標離我們與其說遠,不如說近。作為煤炭及相關產業集團,我們必須辯證把握遠近關系,既要樹立長期主義思想,做好打持久戰的布局,也要樹立強烈的危機感、緊迫感,以時不我待的精神狀態,從當下做起,以不負歷史的使命感投入到雙碳目標的實現之中。

第二個問題:雙碳目標是軟還是硬

提出雙碳目標意義重大,它引領我國及時實施低碳轉型,以低碳創新推動可持續發展,社會文明形態將由工業文明逐步進入生態文明。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意味著一個以化石能源為主的時代開始結束,一個新的非化石能源為主的時代逐步到來。應該講,這既是一個共同的奮斗目標,也是一個共同的價值觀,當中既有軟性的理念追求,也有硬杠杠的量化指標。貫徹新發展理念,要落實硬責任;完成碳減排指標,更要有硬舉措。

一要認清大局。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氣候變化領域、在事關全人類未來的重大挑戰面前,推進雙碳目標,體現了中國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領導力和大國擔當。習近平總書記的重大宣示,為我們應對氣候變化、綠色低碳發展明確了目標、指明了方向。我們要從國之大者角度來看待雙碳目標,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道路。

二要有系統思維。碳達峰、碳中和涉及諸多方面的變革,可以倒逼我們更好地發揮制度優勢、政策動力和技術潛力。實現雙碳目標,決不能再走雙高經濟依賴、高碳路徑鎖定的老路。

三要理清硬杠杠。過去國內對于碳排放一直有一種說法,就是強調中國是發展中國家,不能因碳減排而影響經濟發展,F在看來,按照雙碳目標,無論經濟增長是快還是慢,人口數量是多還是少,累計排放規模是大還是小,到2060年都要達到凈零排放。這是硬杠杠,更是底線?梢哉f,這不是干與不干的問題,而是必須干、怎么干的問題。

第三個問題:雙碳目標下,企業面對的挑戰大還是機遇大

毋庸置疑,雙碳目標對陜煤的挑戰直接而重大,其影響將是全面的、深刻的,甚至是顛覆性的。但挑戰與機遇從來都是并存的。可以說,在雙碳問題上,我們面臨多大的挑戰,就有多大的機遇。

從挑戰來說,陜煤集中了煤炭和煤炭四大下游產業(化工、鋼鐵、電力、水泥),雖然我們不斷從傳統生產走向現代生產,但總體還呈現著傳統產業的特征,能源偏煤、產業偏重、排放偏高,對高碳發展的路徑依賴慣性較大。前幾年,我們認真貫徹國家生態環保政策,治理高污染取得了實效,應對了環保從嚴的考驗,但排碳納入控制議程,則將是比治理污染更大的挑戰。

煤炭是陜煤立業的基礎。近370億噸的優質煤炭儲量和近2億噸的現代化煤炭產能是集團發展的底氣和優勢,它支撐著集團十多年來做強做優和更好更快發展。但化石能源中排碳最高的是煤,再優質的煤炭也是高碳能源,雖然它在中國能源結構中一直承擔主體地位,但未來只能讓位于其他綠色能源。這是歷史趨勢,也是發展必然。作為以煤起家的能源企業,不管我們在情感上接不接受,都必須理性認識這一趨勢,化石能源在未來的能源結構中,將被大大壓減,一頭被供給側的清潔能源替代,一頭被消費側的節能減碳行為擠壓。特殊的是,煤炭的退出不是簡單的自己退出,而是在退出過程中還要承擔能源傳承使命,為清潔能源成長扮演兜底保障角色,在減碳中繼續做好供碳。

存量高碳產業項目,能耗指標持續壓減,運行成本和低碳改造投入會同步大幅上升,集團及大部分所屬企業將會因排碳而承受政策壓力、經濟壓力、市場壓力。此外,我們還會面臨綠色金融帶來的挑戰,十四五期間,傳統能源企業不一定輸利潤,但可能輸在估值上,輸在信貸政策的不支持上。

在空前挑戰面前,陜煤也有著新的機遇。雙碳目標下,煤炭消費增幅下降、比例降低是發展趨勢,但煤炭在一次能源結構中的高占比還會維持一定時間,煤炭從工業的糧食,轉變為能源安全的壓艙石1520年內依然會在現代能源體系中扮演重要角色。我們甚至有理由判斷,未來至少十年內,優質煤炭企業會更好。這主要基于:

一是煤炭領域結構調整會進一步加快。產能向優勢地區、優勢企業集中的趨勢更加明顯,過去多年去不掉的落后產能會因雙碳目標契機被加速完成。煤炭行業自身供給側改革還在持續推進。十四五期間,淘汰落后產能,煤炭供需緊平衡,優質煤炭企業盈利能力更強。雙碳目標下,煤炭需求降低,但基于能源安全和新老能源的穩定銜接考慮,陜煤等優質煤炭產能在國家能源布局中會更受重視,為確保兜底保障作用的煤炭產能會適度保持寬松存量。陜煤煤炭基礎好,近幾年智能化產業升級的步伐也很快,未來更加具備承擔國家能源保障的骨干實力。

二是用電需求還會持續穩健增長。預計2030年,全社會用電量將達到11.5萬億度,年均復合增速4.6%。2060年,全社會用電量將達到20萬億度,是現在用電總量的2倍多,接近于3倍。雖然火電比重會像煤炭一樣呈縮減趨勢,但煤電產能會與優質煤炭一樣,因承擔能源保障使命而持續存在較長時間。

三是煤炭低碳清潔高效利用基礎牢靠。在雙碳目標下,行業組織仍在積極倡導煤燃料加快向煤原料轉型,這是在用煤背景下的一種減碳路徑。這一是因為煤直接燃燒時的碳排放高于煤做原料,且做原料還可獲得更高附加值。二是因為綠色能源可以替代化石能源的燃料功能,但卻無法替代化石能源在生產各種化工品中的原料功能。目前,雖然許多地區在煤做原料項目管理上依然受到無差別的控制,但在全國范圍內,減少煤燃料用途增加煤原料用途、給化工品留存原料用煤空間的政策導向是存在的,加上煤轉化產業各種減排技術進步,煤做原料的途徑就一定會有市場。這樣,我們優質煤炭被用作原料煤的相對優勢就會凸顯出來,占據相對穩定的市場。

四是新能源形成有效供給需要時間積累。雖然目前新能源的發展態勢如火如荼,但還沒有形成規模效應,還存在發電不連續的技術缺陷,儲能技術也有待進步。新能源的設備制造過程需要電力支撐。以光伏為例,從硅料到硅棒、硅片,再到電池和組件的生產過程,本身也是一個高耗能的過程。在自身沒有形成有效發電能力之前,依然對傳統能源有較大的需求。

五是著眼于陜煤能源、產業雙轉型,給集團跨界發展,培育新主業提供了動力和政策支持條件。雙碳時代前半期,陜煤依托現有優勢產業形成的資本優勢、發展能力完全有理由、有條件打破現有主業管理限制,大舉進軍新能源、新材料和現代服務等產業,盡快把新的業務發展成為支撐陜煤后期發展的新主業。2020年,我國非化石能源占比已經上升到16%左右。2030碳達峰目標下,非化石能源最低占比要達到25%。風能、太陽能總裝機量要明顯加快,成為能源供給增量的主力軍?梢哉f,新能源產業的高速蓬勃發展,將為我們并道進入新能源領域提供有利時機。

必須看到,雙碳時代,我們面對的挑戰更大將是基本態勢,而機遇可能只以碎片化、局部化和階段性方式存在,需要我們審時度勢,精準布局,在機遇與挑戰的轉換中尋找更多機會和空間。

第四個問題:雙碳目標下,陜煤的發展之路是窄還是寬

作為既有高碳能源產業,又有高碳排放產業的陜煤,低碳轉型路線怎么走?綜合各方初步研判,在雙碳目標下,陜煤的能源和產業雙轉型,可以從這幾個方面入手,概括起來就是抓好五個碳發展。

第一,保碳發展。保碳有兩層含義:一是保存和爭取更大優質煤炭產能,繼續做強做精優質煤炭產業,既為保持集團主業電力發揮支持作用,也為國家主體能源供應和安全,發揮壓艙石和兜底保障作用,甘做綠色能源轉型的堅強橋梁。二是在一定時期內保住政府核定的用煤量”“碳排量等指標。這些指標在雙碳背景下,將成為重化工業的稀缺資源,是我們各大產業在一定時期內賴以生存的基礎,必須管好、用好,并且要盡最大努力,在政策空間內,去爭取中短期的增量,維護好在我們傳統產業生命周期內必要的轉型過渡條件。

當然,保碳發展并不是說要消極維護企業必將被淘汰的高碳利益,而是指要維護好在我們傳統產業生命周期內必要的轉型過渡條件。

第二,去碳發展。去碳發展本質上是著眼長遠、尋求替代能源和替代產業的戰略考量,目標是實現能源轉型、產業轉型,主要體現在兩條戰線:一是能源戰線的去碳發展,積極發展新能源、非化石能源,為實現集團能源轉型不懈努力,也為綠色能源早日成為我國主體能源做出陜煤貢獻。當前,陜煤是我國傳統能源的優秀開發者;未來,在中國能源供給實現全面轉型時,陜煤應當是綠色能源供給的佼佼者。二是產業戰線的去碳發展,積極開發培植鋰電、氫能等低碳型、零碳型乃至負碳型產業。通過若干年努力,讓一個或若干個綠色新興產業成長為陜煤新的主營業務,努力接過現有主業的接力棒。

第三,減碳發展。減碳將是所有產業面對的普遍課題。一是對集團現有產業大力節能減排,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實現減排降碳。各企業要拿出剛性措施,形成系統方案,并且必須當下就做。二是各用煤生產企業,通過能源替代,減少生產過程中燃料煤和傳統能源的使用。

第四,固碳發展。一要關注碳捕集及封存技術在集團各產業中的應用。二要推動開發二氧化碳資源化利用,把生產過程中排放的高純度二氧化碳,更多地用做各類化工、建材等產品的優質原料。在用煤總量被鎖定的情況下,延伸產業鏈、增加附加值,就是降碳。集團所屬煤層氣公司、新型能源公司、生態水泥公司、化工板塊等單位要密切關注這方面的技術動向和成果。

第五,易碳發展。要重點抓好兩項工作:一是要關注并運用碳交易政策和碳市場動向,通過市場化機制實現碳排放配額的買賣,助力生產和轉型需要。二是要積極研究和探索碳匯林模式,一方面把集團現有的林業資源盤活利用起來,另一方面尋求做大碳匯林的各種可能。

總之,實現低碳發展,既是集團轉型發展的需要,也是應當對社會承擔的責任。以上五條路徑,要走通走好,還需要付出艱辛探索,進行不懈創新。

第五個問題:面對雙碳目標,我們該如何響應?

目前,實現雙碳目標已成為全球的共識與行動,它所帶來的可能是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生產生活方式最全面而深刻的轉型。它不是簡單的節能減排和環境問題,給經濟社會帶來的沖擊和挑戰可能會超出大家的想象。希望集團上下清醒認識雙碳帶來的沖擊和挑戰,有足夠的心理準備,保持戰略定力,從容應對,及早應對。

第一,提高政治站位。黨的十八大以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成為新時代的新發展理念。其中的綠色,昭示低碳時代必然來臨。而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具有更深層的意義。中央已經把雙碳目標納入生態文明建設總體布局,這是黨中央經過深思熟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梢哉f,做好雙碳工作,不僅是業務問題,更是政治問題。集團上下牢記國之大者,扭住企之要務,拿出抓鐵有痕的勁頭,扛起實現雙碳目標的政治責任和使命擔當。

第二,啟動戰略響應。集團上下要將雙碳目標戰略納入重大事項清單,統籌謀劃,全力推動,及時修訂完善十四五規劃。要做好碳排放、碳資產等項目核算,摸清家底,繪制碳排放地圖,精準實施減碳策略。要做好碳資產、碳交易、碳金融的管理和運作,深入研究碳排放權、碳排放權確認、碳排放量計算和交易的制度、方法和技術,為集團參與碳排放交易,努力成為國內碳交易頭部企業,做出先導驗證和技術人才儲備。要扎實落實雙碳背景下的項目投資計劃,落實重點項目審批和實施步驟。對審批難度大、不符合碳排放要求的項目,該放棄就放棄,轉而培育符合雙碳目標要求的項目。

第三,搭建組織架構。集團總部、板塊公司及相關實體企業要成立由主要領導掛帥的雙碳工作委員會,建立健全黨政齊抓共管、規劃環保部門牽頭負責、生產經營部門各負其責的工作機制。要建立責任體系及問責制度,將雙碳工作納入年度考核體系,根據不同產業、不同階段、不同碳排放要求,開展碳排放總量指標、強度指標、相對指標的績效考核,建立明確的低碳發展導向。各板塊公司、各實體企業和相關部門要按照業務分工和產業定位,提出各自的雙碳工作行動方案。

第四,設立支持平臺。推動和放大技融雙驅戰略,持續在科技創新端、資本融入端發力。在科技創新端,要發揮技術研究院整體科研統籌功能,在研究院設立綠色低碳技術中心,統籌內外部資源,以內部科研聯合體或對外創新聯盟等方式,開展雙碳領域共性技術研究和發展策略研究,加大對板塊產業低碳發展的支撐。要加快設立歐洲、日本研究院,把碳研究作為重點方向,積極引入世界先進低碳科技成果到集團產業發展之中。各產業板塊要充分發揮產業發展中心功能,把節能減碳納入運營管理重點內容,跟蹤研究各自產業領域碳減排技術。在資本融入端,要制定科技和金融平臺協同支持計劃,研究建立集團雙碳發展基金,聯動發揮集團各類轉型基金的資本運作功能,通過資本投資、產業投資支持集團低碳轉型。

實現雙碳目標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集團上下要以奮進者的姿態,勇立雙碳目標的潮頭,爭當綠色低碳轉型的先行者和示范者,努力為傳統能源綜合企業轉型升級,探索更多的陜煤道路、提供更多的陜煤方案、貢獻更多的陜煤力量。(此文為作者在陜煤集團2021年上半年經濟運行分析會上的講話摘要)

(作者系陜煤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

關閉

陜西美鑫產業投資有限公司 ( 陜ICP備12002229號 )
 點我嘛|四博互聯網絡支持 投稿郵箱:394942094@qq.com
地址:陜西省銅川市耀州區董家河工業園區 郵編:727100
陜公網安備 61020402000127號 建議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瀏覽

返回頂部